新华社沈阳7月19日电 廿年回眸:从高山到“波浪道”,奥地利人安迪和中国户外运动同行
新华社记者刘艺淳
七月骄阳下,泵道世锦赛中国区预选赛乳山站的筹备现场,一位高鼻梁、说着流利中文的“老外”格外忙碌。他是安迪,国际自盟(UCI)全球官方合作伙伴Velosolutions中国区的总裁,一位扎根中国二十余年的奥地利人。在西藏做徒步向导、借北京冬奥会东风引进滑雪教练体系、做泵道运动在中国的推广者,“斜杠青年”安迪用行动见证并参与着中国户外运动的蓬勃发展,也将这里视作自己的第二故乡。
安迪的家离阿尔卑斯山不远,自幼酷爱滑雪、山地车等户外运动。千禧之年,怀揣着对“神秘东方”的向往,他背着行囊来到中国,走遍云南、四川和西藏。两年后,安迪重返西藏,开办民宿并为欧洲旅游团担任徒步向导,成为较早在中国推广户外徒步的外国人之一。“未被开发的高山,原始的自然风光,都吸引我去探索。”
“那时徒步、骑行还只是小圈子的爱好,很多人不理解我们为何要在山里待上几周。”安迪回忆道,当地人总问:“这些老外为什么放着汽车不坐,要遭这份罪?”而如今,露营、徒步等户外运动已融入大众生活,这种变化让他感慨万千。
在安迪看来,2008年是中国户外运动的转折点,以山地车为代表的户外运动逐渐风靡。“山地车突然成了城市青年的潮玩,但大家很少在山区骑山地车,都在柏油马路上骑山地车,山地车没几年就‘死了’。”
2014年,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消息传来,安迪的电话被打爆了——滑雪场的老板们联系他引进国外的滑雪教练体系,“很多人都想知道怎么教滑雪”。他帮着联系奥地利滑雪教练协会,成为中外冰雪事业交流的桥梁。
从小型旅游团的向导,带一小波人做户外运动,再到引入国外的滑雪教学体系,让更多人爱上冰雪运动,安迪觉得自己的工作辐射面越来越广。“我特别开心能够推广户外运动,我感到很幸福。”
安迪见证中国的滑雪场如雨后春笋般兴起。他开始思考,冰雪运动的场地在夏天能做什么?后来,他将沥青泵道创始者Velosolutions引入中国,全身心投入泵道运动推广。
安迪说,泵道又称“波浪道”,适用于轮滑、小轮车、山地自行车等轮式驱动项目,骑手通过全身协调发力,完成动势能转换。“这就像人生,高低起伏不定,是很有魅力的运动场地。”安迪说,“你要学会高峰和低谷时调整自己的力量。”
6月在沈阳国际泵道公园举行的泵道世锦赛中国站赛事中,17岁的山东威海车手王志浩夺得小轮车精英男子组冠军。终点线上,安迪和他击掌庆祝。“中国小轮车等泵道运动的人才正在崛起,期待越来越多‘新苗’茁壮成长。”从沈阳、威海等地选拔赛脱颖而出的优胜者将参加9月在瑞士举行的泵道世锦赛总决赛。安迪坚信,越来越多的中国选手将在国际赛场崭露头角。
扎根中国二十余年,安迪感触于观念的转变。“刚来中国时,家长都不想让孩子们从事危险系数相对较高的运动,都想让孩子们学学钢琴,背背唐诗,做‘文雅人士’,现在80、90后家长不一样了,他们小时候就接触炫酷的户外运动,也乐于让孩子们尝试。”安迪说,泵道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,不少孩子从两三岁就开始接触相关骑行运动,泵道场地也成为热门打卡地。
2018年底,安迪团队在深圳建成中国第一条沥青泵道。此后,他们不断探索,让泵道融入城市各个角落:山东烟台堤坝上的泵道成为热门打卡地;苏州立交桥下的泵道盘活闲置资产;经吉尼斯认证的世界最大泵道公园——沈阳国际泵道公园,让老工业城区聚集起人气。
沈阳国际泵道公园采用特殊沥青材质,能增大轮胎抓地力,助力骑手完成高难度动作。“特别有意思的是,黑龙江单板追逐、滑雪的省队夏季会在沈阳泵道公园训练一两个月,单板滑雪的运动员用滑板,滑雪运动员会用直排轮滑绑到雪鞋上,在泵道上训练。”安迪说。
如今的安迪已然是个“中国通”。他早能分清川菜和湘菜的辣,会在微信里发“加油”的表情包,甚至学会了东北话的“贼拉酷”。“不只是户外运动,我特别喜欢中国悠久的文化,喜欢学中国话,吃中国菜,中国太多元化,太精彩!”安迪说。
一个月前,沈阳泵道公园的傍晚,下班的年轻人、放学的孩子陆续涌来。安迪靠在栏杆上,看着夕阳为泵道“镀金”。“你看。”他指向赛道上跃动的少年们,“这里不只是老工业区,还是年轻人的游乐场。”风掠过沥青路面,带着轮胎摩擦的温热气息,像极了阿尔卑斯山脉的夏天。户外运动在遥远的东方,长成另一片生机模样。